100余位院士和2000余名嘉宾昨日陆续抵达腾冲参加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他们将围绕科学进步进行思想碰撞,聚焦科技合作开展对话交流。
前三季度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9.2%。六、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成效显著,产业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推动投资结构优化的主引擎,工业投资特别是能源工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蓄积新动能。
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1136元、3890元、1751元和3590元,名义增幅分别为7.0%、7.9%、-4.8%和2.9%,占收入比重依次为54.7%、19.1%、8.6%和17.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40.1%。生态保护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396.15亿元、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07.07亿元、增长7.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40.3%。
鲜切花产量140亿枝,增长8.0%。其中,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2%,比17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记者杨春梅李玲整理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截至2023年10月11日,保山火车站累计运输旅客419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223万人次,到达旅客196万人次,日均运送约9000人。为更好地推动动车经济发展,进一步服务旅客出行需求,精准配置运力资源,在开行旅游专列等方面进行探索合作。大瑞铁路大保段自2022年开通运营以来,铁路列车安全、便捷、高效,不仅方便了保山人民群众的出行,还促进了保山周边地区大宗物资的高效运输,铁路运营成效明显,呈现客货运输两旺的良好态势,为保山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石交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李木瑞。
经多次协调,从10月12日起,保山火车站每天增开2对保山丽江双向客运列车,保山发车时刻分别为7∶50、13∶30;丽江发车时刻分别为9∶00、11∶35,车程约3个小时,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出行选择,进一步提升游客出行体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推动动车经济发展,进一步服务旅客出行需求,精准配置运力资源,在开行旅游专列等方面进行探索合作。
大瑞铁路大保段自2022年开通运营以来,铁路列车安全、便捷、高效,不仅方便了保山人民群众的出行,还促进了保山周边地区大宗物资的高效运输,铁路运营成效明显,呈现客货运输两旺的良好态势,为保山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经多次协调,从10月12日起,保山火车站每天增开2对保山丽江双向客运列车,保山发车时刻分别为7∶50、13∶30;丽江发车时刻分别为9∶00、11∶35,车程约3个小时,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出行选择,进一步提升游客出行体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石交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李木瑞。截至2023年10月11日,保山火车站累计运输旅客419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223万人次,到达旅客196万人次,日均运送约9000人
2020年2月,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辖区大蒿坪首次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滇桐野生种群,数量高达31株。五合乡综合文化站 供图滇桐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树种。本网讯 近日,笔者到腾冲市五合乡花寨村锅底塘上寨村民小组,对正在编写的《五合乡志》中名木古树部分所涉内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意外发现珍稀树种,经专业人士确认为珍稀濒危植物滇桐。在五合乡境内,目前仅有锅底塘被确认的这一株。
经过多方分析研究,最终确认此树木为野生滇桐,也是目前五合乡境内首株被确认的滇桐野生植株。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五合乡综合文化站 供图该名笔者发现此树木较为特别后,次日邀请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五合乡整顶站的工作人员前往锅底塘,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比对,工作人员初步判断此树木为滇桐,并把采集到的样本发给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生态学专家辨认
红河哈尼梯田 千年活态遗产的无限生机哈尼梯田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既是有形的物质载体,也蕴含着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独特魅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草和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传承农耕文明历史底蕴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传统智慧,记录着人类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省开启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为管护好梯田内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红河州将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哈尼族同胞在梯田边唱歌胡艳辉摄 (图片来源:红河县融媒体中心)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赓续农耕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总书记的嘱托,给予了红河州广大干部群众巨大鼓舞,激励大家进一步做好哈尼梯田自然景观与农耕文化协同保护,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在云南红河,这些蜿蜒迂回、连绵不断的层层阶梯,在崎岖的地形中养育着千万民众,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一个奇迹,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智慧。
阿者科村 甘与汇 摄(图片来源:红河县融媒体中心)梯田文化旅游活动 胡艳辉 摄(图片来源:红河县融媒体中心)其实,对哈尼梯田活态遗产的保护,既传承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生态哲学和顺天应时生态循环的实践智慧,也是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绩之一。迈向新征程,锚定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同心、不懈奋斗,汇聚磅礴合力和动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秋风扬扬水稻香,梯田丰收遍地黄。今年是红河哈尼梯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
回信中写道:我很高兴得知,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共 10 个国家的年轻人怀揣着对梯田保护与开发的共同兴趣,得以借助这个宝贵机会,对于云南红河哈尼族梯田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建立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与其紧密相关的促进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进行更加深刻的领悟。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13年申遗历程、10年精心守护,千年农耕文明散发出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保护利用的丰硕成果持续凸显,遗产要素得以全面保护,农耕文化得以完整传承,遗产价值得以充分利用,遗产功能得以完好延续,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参考模式。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他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和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寄予厚望,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和传承十分关心。
作为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必须保护好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今年6月,国际青年中国行红河参访活动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办,来自十余个梯田国家的20余名中外青年代表联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致信,分享此次参访活动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该怎么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勿使其失传?在这个问题上,云南红河给出了答案。对64个传统村落、4504幢传统民居进行修缮,1603幢传统民居实行挂牌保护,阿者科村、箐口村等6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金秋十月,哈尼族群众在金黄的稻田里割水稻、捉稻花鱼,共庆丰收自2013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红河哈尼梯田一直以其完好的自然生态和极强的生命力,展示着千年农耕文明,述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他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红河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维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为重点,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工程,常态化开展遗产区森林巡山护林工作,遗产区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41.26%提高到2022年的49.57%。阿者科、箐口、垭口、大鱼塘、全福庄5个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哈尼小镇被列为云南省特色小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梯田多彩、空气常新哈尼梯田这张千年名片正绽放夺目光彩云报客户端、云南号出品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中外青年代表在红河哈尼梯田参访图片来源: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0月9日,他们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Lazare Eloundou Assomo)代表总干事奥黛丽阿祖莱的回信板桥镇卧佛社区一带,自古就有制作甲马版画的传统,过去几乎家家都会雕刻木板版画,印刷出的神祇人物形象,用于祈福、禳灾、祭祀等活动。
2009年,隆阳区民间甲马版画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山甲马版画成了云南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保山非遗甲马版画馆成了游客的又一打卡点。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